說實話,第一次看到數(shù)控細孔加工出來的成品時,我整個人都愣住了——那密密麻麻的孔洞整齊得像用尺子量過似的,每個孔的邊緣都光滑得能當鏡子照。要知道,這玩意兒可不是在紙上打孔,而是在硬邦邦的金屬塊上搞出來的?。?/p>
早些年老師傅們加工細孔,那真是靠手藝吃飯。我見過老鉗工用臺鉆打0.5mm的孔,得屏住呼吸、手上力道分毫不差,稍不留神鉆頭就"咔嚓"斷了。現(xiàn)在想想都后怕,一根鎢鋼鉆頭抵得上半天工資呢!
現(xiàn)在可不一樣了。數(shù)控機床把這事兒變成了"傻瓜操作"——當然這是開玩笑,其實背后技術含量更高了。程序編好,夾具卡緊,機器自己就能完成從定位到加工的整套動作。上次我去車間,正趕上加工航空零件,0.3mm的孔打了上百個,師傅就端著保溫杯在旁邊監(jiān)工,這場景放二十年前誰敢想?
不過別以為有了數(shù)控就萬事大吉。細孔加工最要命的就是散熱問題——孔越小,鉆頭越容易"燒糊"。我有次親眼看見加工到一半,突然冒出一縷青煙,得,又廢了個零件。后來師傅教了我個小竅門:把切削液調成霧狀噴射,效果立竿見影。
還有個坑是排屑。金屬屑要是排不干凈,分分鐘能把鉆頭纏成"麻花"?,F(xiàn)在新型機床都帶高壓氣吹功能,加工時"呼呼"地往外吹碎屑,特別解壓。不過要提醒新手,千萬別湊太近看,被金屬屑崩到眼睛可不是鬧著玩的。
說到精度控制,那真是要逼死強迫癥。我們做過一個醫(yī)療設備的活,要求所有孔徑誤差不超過±0.01mm——相當于頭發(fā)絲的七分之一!測量時得用投影儀放大50倍來看,跟鑒寶似的。最夸張的是有次為了達標,連續(xù)調整了18次參數(shù),把編程的小伙子都快逼瘋了。
但你說怪不怪,越是這種嚴苛的要求,做成了越有成就感。就像我?guī)煾刚f的:"咱們搞加工的,玩的就是心跳。"雖然現(xiàn)在機床能自動補償誤差,但老師傅們還是習慣性地會拿千分尺再量一遍,這大概就是職業(yè)病的浪漫吧。
你可能想不到,這技術現(xiàn)在連做珠寶都用上了。去年有個設計師來找我們,要在18K金的表帶上打微孔做鏤空花紋。說實話剛開始我是拒絕的——黃金多軟啊,稍不注意就變形。結果人家拿出個瑞士進口的專用夾具,配上0.1mm的鉆石涂層鉆頭,成品出來那叫一個驚艷,陽光底下能投射出梅花形的光斑。
更絕的是生物醫(yī)療領域?,F(xiàn)在種植牙用的鈦合金基座,上面要打無數(shù)個微孔促進骨骼生長。有醫(yī)生跟我說,這些孔的粗糙度都得嚴格控制,太光滑了反而不利于細胞附著。你看,連人體細胞都開始"挑食"了。
最近去行業(yè)展會轉了一圈,發(fā)現(xiàn)五軸聯(lián)動加工中心已經(jīng)能玩出花來了。有個德國來的設備,可以在球面上打斜孔,鉆頭像跳芭蕾似的轉著圈往下走。我蹲那兒看了半天,突然覺得這哪是加工啊,分明是金屬上的微雕藝術。
不過話說回來,再先進的機器也得靠人操作。記得有次夜班,新來的學徒把切削參數(shù)輸錯了一位小數(shù),結果早上來了滿車間找鉆頭碎片——全都崩成渣了。所以我現(xiàn)在帶徒弟,第一課永遠是:"敬畏每一個小數(shù)點。"
看著現(xiàn)在車間里那些閃著藍光的數(shù)控設備,突然很期待下一代技術會帶來什么驚喜。說不定哪天,我們真能在頭發(fā)絲上鉆孔玩呢?當然這話說著容易,真要實現(xiàn)的話,估計又得逼瘋一群工程師。
(完)
手機:18681345579,13712785885電話:0571-88889999
郵箱:954685572@qq.com